青少年交流事业
派遣

“JENESYS2024”日本青年学者访华团

本项目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于2024年9月8日(周日)~14日(周六)期间,派遣日本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访华。通过与中国政府、党政相关人士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青年学者进行意见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并以“地区振兴”为主题进行参观和考察,促进访华团成员加深对中国的全方位了解。

参 加 者日本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 14名
到访地区北京市、河南省郑州市
日  程2024年9月8日(周日)~9月14日(周六) 7天6晚
9月 8日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9月 9日[访问、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考察] 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馆
[访问、交流]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 简报
[晚餐交流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9月10日[访问、交流] 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外联络部
[交流] 日中青年学者座谈会・交流晚餐会(中国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访日代表团后续活动)
9月11日前往河南省郑州市
[考察] 金水区杜岭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惠济区孙庄村、郑州师范学院
[晚餐交流会] 郑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9月12日[考察] 河南省温州商会、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郑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新区笨爸爸工房
[访问、交流] 嵩山少林寺、少林延鲁武术学校
9月13日[考察] 河南省博物馆
前往北京市
报告会
9月14日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程回国

● 面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交流,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对方的性格和人情味。我认为无论是哪种层面的交流,保持这种接触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各位学者们讨论时,虽然感受到了彼此在中美关系和领土问题上的认知差异,但在育儿、工作方式等贴近生活的话题上,我们找到了共鸣,感受到了彼此作为人的共通之处。

● 虽然我一直专注于与中国相关的研究,但疫情之后,从日本前往中国参加学术活动时必须申请签证,这让寻找愿意发出邀请函的合作方成了一件难事。我参加这次访华团,也是为了找到未来可以合作的中国合作伙伴或者能介绍相关渠道的学者朋友。幸运的是,在此次行程中,我有机会与中国的年轻学者讨论关于人员往来的问题,了解到他们也同样面临着签证方面的难题,并且也在努力寻找日本的合作伙伴。我们谈到,如果双方所在的单位能够签订协议,方便人员往来,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们约定,将这一建议提交给各自的单位。

● 就日中两国在共同课题上的合作可能性这一话题而言,我认为正如社会科学院和郑州市政府相关人士再三强调的那样,“日本人的中国观”可能会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他们一再强调:“日本人只能接触到媒体失之偏颇的倾向性报道,因此对中国抱有负面印象。”这次参加访华团的成员中,有一半以上是专门研究中国的学者,他们的媒体素养应该是相当高的。此外,经过进一步交流,我了解到他们所指的媒体主要白天播放的偏综艺化的新闻节目。如今,看电视的日本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不会很认真地去看待这些新闻报道。我认为中国方面可能并不了解这一现状。

● 首先我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不同立场和地位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此次访问的两座城市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他们对其他城市的人有着正面意义上的竞争心。中国政府目前宣扬“一国”、“五族共和”,但我认为这与中国的实际状况可能有所差异。其次是管理中国民众的系统的合理性。在此次访问的智慧城市中,我看到了一种旨在促进民间社会的互帮互助、基于线上平台的沟通系统。虽然这套系统在排除不确定因素、确保有效帮助民众的这个方面是合理的,但也似乎让中国社会的社区不是由民众主导,而是由共产党主导。无论如何,此次收获的这两个视角将对我今后的研究产生帮助。

● 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体系与日本完全不同,他们的社会治理和民众生活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并不完全是负面意义上的,实际上,中国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所展示出的“解决能力”和“突破能力”,以及人力和资源的分配方式确实令人叹服,这在日本也引起了广泛讨论。正如日中双方在发言中反复提到的,除了政治层面的交流外,个人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例如,就急救医疗和健康保险来说,日中两国是按照完全不同的社会常识在运作的,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切实感受到,无论是不同的课题还是共同的挑战,与他国进行比较并寻找相互合作的可能性是何其重要,这无疑是一段宝贵的经验。

● 此次中国之行让我收获颇多,能够亲身体验中国的多面性是其中最大的成果。首先,技术创新之快和普及率之高让我感到惊讶。电子支付系统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支付都能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完成,我觉得这一点比日本还要先进。此外,行政服务的数字化程度也非常高,让我学到了如何更高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中国在社会问题的应对方面也很有意思,特别是其独特的处理性别平等问题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我有机会对比日本,考察中国的职场男女平等和育儿支持制度等方面。作为一名学者,此次参观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是一大收获。我见识到了最先进的研究设备,也感受到了研究人员们的热忱,并探讨了未来双方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首页